追本溯源
[名稱由來]
- 本區早期因開墾須大量鐵器、農具,打鐵店林立於鎮前街一帶,打鐵須鼓風爐煉製,先民即以「風櫃店」稱呼。
- 清領時期乾隆24年大漢溪氾濫成災,先民為防土地流失,於河岸高地普植林木,日久成蔭,往來商旅便以「樹林」稱之。
- 本區早年以台灣省立菸酒公賣局樹林酒廠出產的紅露酒而聞名全台,有「紅露酒的故鄉」之稱。
[沿革改制]
- 本區原屬龜崙先民所居住之區域,明朝鄭成功來台後,始漸開發。
- 清康熙年間,劃屬諸羅縣,並先後改隸淡水廳、南雅廳、桃園廳。
- 日治大正九年(民國九年,西元1920年),隸屬臺北州海山郡鶯歌莊。
- 日治昭和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民國二十九年,西元1940年),以莊區漸趨發展,升格為鶯歌街。
- 民國三十五年(西元1946年)光復後,國民政府廢日治街、莊,改為鎮、鄉,樹林地區仍隸屬臺北縣海山區鶯歌鎮。
- 民國三十五年八月一日(西元1946年),乃自鶯歌鎮分十七里與鶯歌分治,自成樹林鎮,仍隸屬臺北縣海山區。
-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西元1947年),裁海山區,由臺北縣直轄至今。
- 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二十日(西元1999年),樹林鎮人口滿十五萬人,依地方自治法規定提報升格為樹林市。
- 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四日(西元1999年),正式升格改制為樹林市。
- 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西元2010年),隨著臺北縣升格改制為新北市而更名為樹林區。
民國88年7月20日,樹林鎮第15萬名嬰兒誕生。
廖本煙鎮長與樹林第15萬名誕生的幸運兒曾暐翔及其父母親留影紀念。
民國88年10月4日,樹林鎮正式升格改制為樹林市。
礦坑遺址
[大豐一號坑]
- 大豐一號坑為山佳地區早期三處重要礦坑之一。到了1984年,由於開採困難及煤儲量低,不符經濟效益及安全理由,政府全面封坑。
- 留下的坑口,卻因坑內泉水湧出,成為附近住家婦女洗衣,孩童遊憩的場域,讓大豐一號坑雖已不生產煤礦,卻仍在當地住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大豐一號坑整修前
大豐一號坑整修後
[大豐二號坑]
- 山佳地區曾在煤礦開採時期有過一段風光歲月,本礦坑原名為蓋淡坑,因被轉賣而改名為大豐二號坑。
- 大豐二號坑煤礦的礦脈屬於基隆礦脈的支脈,清朝同治末年開始開採。其所產煤礦品質精良,年產量可達三萬公噸,為當年山仔腳所有礦坑之冠。
- 日人據台後,就因看上大豐二號坑的煤礦資源才興建山仔腳驛,也就是現今的市定古蹟–山佳舊車站。因鐵路的交通之便,讓大豐二號坑成為繼九份一帶的新興礦坑。
- 礦坑最深處達一千多公尺,從入口搭乘礦車到挖礦處需耗時兩個小時。至盛時期曾經高達千名礦工在山佳小村工作,可想見當時盛況。
- 後因礦產減少,日漸衰微,於民國四十八年封坑。
大豐二號坑整修前
大豐二號坑整修後-入口處
大豐二號坑整修後-內部裝置藝術
大豐二號坑整修後-入口意象招牌
[整修改善]
- 樹林區公所於108年進行大豐一號坑及大豐二號坑遺址景觀改善工程,期盼能提升周遭環境品質,並永久保留珍貴文化資產。
- 本工程包含了坑口美化、新設仿燒杉桌椅及鋼板雕飾入口意象等,已於108年10月18日完工,並於108年11月5日揭幕啟用。
- 除了美化景觀及增加休憩空間外,並設置解說牌面簡述早期礦坑歷史,以及在山佳車站出入口附近設置導引標示牌面,引導民眾至礦坑景點參觀,可串聯為山佳地區半日輕旅行,讓民眾更了解山佳地區的煤礦起源及鐵道歷史,也讓山佳地區新增觀光旅遊新亮點。
啟用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