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樹林區公所

  • FB
  • line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中央內容區塊

人文古今

探溯清朝時期樹林之舊庄名

  樹林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10月4日由「鎮」改制為「市」,從那一刻開始全體市民心中都期待著一個全然現代化與進步的樹林能日漸成形,希望透過此篇文章讓全體市民對於我們所處的環境與歷史空間能更加主動珍惜和維護,因為那不僅是市鎮的地方特色,更是你我共有的文化資產,深信在我們擁有現代化、繁榮進步的生活時,同樣也能身處在具有歷史氛圍的空間之中。

  漢人來臺開墾始於十七世紀,在當時的臺北盆地各處拓墾並建立村庄,形成聚落、市街,而至乾隆、嘉慶年間(約西元1740~1820年)移民人口才漸為激增,樹林也是在此時開始建置,有許多庄名也是隨開拓而產生的。『庄名』,是指對一個地點或地域給予一個固定的名詞,追溯樹林地區庄名的起源,可探求出它所蘊含在地緣、拓墾上的種種歷史痕跡,且藉由庄名的描述可幫助我們聯想樹林在開拓初期的自然景貌。

  在清朝時期樹林地區大致區分為十四個庄界,分別為潭底、彭福、三角埔、羌仔寮、坡內坑、山仔腳、溪乾厝、圳岸腳、崙仔、三塊厝、石頭溪、石灰坑、樟樹窟、桃仔腳等庄名,其各庄的由來如下:

  1. 彭福庄,如:彭福庄中的「彭厝」,是以彭姓同親族為主形成的村庄,在同姓聚落中地名往往會冠上居住人的姓氏,是屬於血緣關係的聚落。
  2. 三角埔庄,「埔」字是表荒地之意,反映在拓墾時本庄的地形景象。
  3. 圳岸腳庄,「圳」字是指修築與農田灌溉有關的設施,「腳」字是下之意,反映出在拓墾時耕地與水利密切結合的關係。
  4. 三塊厝庄,「塊」字是指一間的意思,「厝」字是閩南用語,與彰、泉州移民對房屋的稱呼,反映出本庄在開墾之初人口分佈的情況。
  5. 陂內坑庄,「陂」字是形容山坡地高低不平且險阻的樣子;或是作為蓄水池塘的地方,反映出當時本庄拓墾的地形。
  6. 潭底、石頭溪、崙仔、溪乾、山仔腳等庄,「潭底」是形容地勢低窪之地,「石頭溪」在當時有卵石堆積之景象,「崙仔」是指溪中高起的浮洲,都是反映當時拓墾時的地貌景象。
  7. 石灰坑庄,「坑」字是指山間地形,反映以當地物產「石灰石」而命名。
  8. 羌仔寮、樟樹窟、桃仔腳等庄,都是採用與生產物有關的地名,「羌」字為鹿之一種,「寮」字為臨時搭建的小屋,「樟樹」和「桃仔」都是指樹種之名,而「窟」字是指水池,反映出當時在各庄具有特色的天然物及生物。
  先祖們同心協力開闢樹林地區,建立新的人文社會,每開闢一處便為其命名。一般而言,這些庄名大多是祖先對當時居住活動的地點,即地理位置、地形、天然物、生物、建造物及拓殖狀況等,自然特徵或人文意義所給予的命名根據,為我們奠定日後發展的基礎。所以庄名是一個追溯尋根的最佳線索,至今有些仍相承沿用著,如:潭底、彭厝、彭福、羌寮、陂內、柑園等里名,另一方面仍可藉由路旁的公車站牌或田間水圳名稱去想像昔日的景象。
舊庄名 現今里名 形成之村落

潭底庄

潭底、樹人、文林、保安

大竹圍、後壁厝、南寮仔、狗蹄山、陂地、陂乾、崁仔頂、艋甲溪等小村落

彭福庄

樹福、樹北、樹興、樹西、樹南、樹德、彭厝、彭興、彭福、樹東

彭厝、太平橋、後村、竹篙厝

彭福庄之一部份

樹東、樹北

 

三角埔庄

三多、三興、三福、三龍

三角埔

羌仔寮庄

羌寮、金寮、光興

羌仔寮、鍾厝等村

坡內坑庄

坡內

坡內坑

山仔腳庄

東山、中山、山佳

山仔腳、橫坑仔、太高坑、蓋溪坑、中坑

溪土乾厝

柑園、西園等里

溪乾厝、柑園

石頭溪庄

柑園、東園、北園

下石頭溪、上石頭溪、田尾

崙仔庄

北園

崙仔

三塊厝庄

西園、北園

三塊厝

圳岸腳庄

圳安、圳福

圳岸腳

石灰坑庄

樂山、東山

上斗門頭、下斗門頭、石灰坑

樟樹窟

西園

樟樹窟

桃仔腳

南園

桃仔腳

  • 瀏覽人次:4,861 人
  • 更新日期:2021-06-08